大家好,我是来自深圳中学的陈熠非。
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且复杂的精神疾病,其核心特征是个体对药物或酒精的使用失去了自我控制。尽管他们意识到药物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和社会后果,成瘾者仍然无法抵挡对药物的强烈渴求。药物成瘾不仅是生理上的依赖,还伴随着深刻的心理需求。这种成瘾行为往往源于情绪的波动、社会压力或个人经历中的创伤。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,在深圳市点点青少年药物成瘾关爱中心周丽辉老师的带领下,我们探访了深圳市康宁医院的一位成瘾患者——Shadow。
Shadow是他给自己取的名字。在十年前,他曾赴美留学,但因一次冲动伤人事件被遣返回国。从此之后,他在多个戒毒机构间反复进出,由于身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,大麻对他的大脑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。
在探访当天,由于安全规定,我们只能带一些塑料和纸质包装的食物,而金属包装则被禁止,以防患者自残。进入探访室前,我们被要求将手提袋的绳子拆下,充分感受到了戒毒治疗机构严格的管理规定。
Shadow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并不好:全身纹身,衣着不整,一只脚穿着袜子,另一只却光着。尽管如此,当我们与他交谈时,他表现出了意外的礼貌和感激。他甚至认真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,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心依然保有某种清晰的逻辑。
(打码维护隐私,图案皆为脸部纹身,相当写实)
我问Shadow: 你的这些纹身都有什么意义吗?
Shadow : 这个是代表...,这个就是好玩,这个...额...想不起来了。
我继续追问道: 这个医院环境怎么样?Shadow告诉我们,虽然他现在没有手机,但可以通过阅读和观看电视打发时间。
(Shadow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少年,也会独自创作歌曲。)在他的说唱音乐中,他提到了自己在不同戒毒机构中的经历,有时甚至通过暴力幻想来发泄内心的挫折和愤怒。在名为《浪人日记》的歌曲中,他写道:一个追梦的人总是飘着,说的话人听不懂,所以他静悄悄的,他的人生萧瑟,你想表达的他都晓得。他的歪脑壳来自教官,敲出的脑细胞,他终于出来了,所谓的家人让他怒火中烧。
这句歌词让我们体会到Shadow内心深切的孤独和无助。
随着交谈的深入,Shadow开始向我们敞开心扉,分享了他的“秘密”,包括他对家族黑暗历史的猜想和他虚构的“女友”。诸如:他的真实身世,他母亲对黑道和邪教的染指,他姐姐(现实中不存在姐姐)对他的隐瞒,还有他的神秘纸片人女友——阿狸(不知道是不是图中lol的阿狸)。这些幻觉和妄想进一步表明了毒品对他精神健康的摧残。探视的规定时间到了,Shadow虽然不舍,但他还是很隐忍的按照探视的规定向我们挥手告别,我们也答应他下次有空还会去医院或他家看他,并带上他要的华子(烟)和槟榔。然后,按预约,我们也去拜访了Shadow的主治医师,杨博士向我们分享了成瘾性疾病三阶段治疗模式:
1. 急性戒断期(7-15天):这一阶段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解除患者的生理依赖,同时管理急性戒断症状,如震颤、幻觉等。这一阶段往往伴随着极大的痛苦,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和支持。
2. 康复脱瘾期(14-28天):此阶段的核心在于控制患者的心理依赖,帮助他们稳定情绪、重建大脑功能。通过药物治疗、心理咨询和工娱训练等多种手段,患者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走向恢复。
3. 长程随访期(6个月以上):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,持续的门诊随访和个体、和团队心理康复活动,以及家庭、社会等多维度的理解与支持,是支撑成瘾患者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。
中午,我们与赶过来的Shadow母亲共进午餐,她母亲见到我们,忍不住将多年的压抑情绪倾泻而出:十年前,Shadow还是一名百合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,成绩非常优秀,加上家庭条件优渥,Shadow的朋友和崇拜者遍布校园。受身边朋友影响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接触了大麻,一发不可收拾,他强烈要求父母送他到美国读高中。父母稍有异议,他就做出极端的抗议行为。
父母被逼无奈,只好送他到美国留学。但他在美国使用大麻,出现强烈的幻觉,在神志不清的状况下,攻击他人,被遣返回国。十多年前,国内对毒及其药物成瘾的治疗严重不足,很多时候他就是在病发时,被约束在病房内,所有的梦想、理想,都被隔离在病房门外。在医院,他一直断断续续接受治疗。
Shadow前期的心理咨询周老师告诉我,Shadow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,从15岁到25岁,便是在各大医院之间辗转,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根治,各种药物的交叉混合使用,反而对他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如不及时服药控制,他便常常出现失控行为,导致他失去了正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社交的机会。
Shadow的人生,从当初人人艳羡的满级号变成如今的康宁长期病患,他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。
周老师提到,近年来,青少年药物成瘾和各自成瘾行为呈现出全球范围内的上升趋势,研究表明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家庭养育文化、社会环境、同伴影响以及网络科技的渗透,过早的接受刺激和挑战。在未成年还没有形成自我保护能力的阶段,他们特别需要家长、社会机构和相关法律的关注和保护。
在中国,青少年药物成瘾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,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在积极推行戒瘾教育和干预措施。与此同时,全球的医疗和心理学、教育学专家也在不断探索更有效地戒瘾治疗方案,为各种成瘾的青少年提供多元的戒瘾和康复服务,以帮助他们早日回归正常生活。